推荐答案
1、电芯过冲,主要是充电时是大电流充电,大电流会导致电池内部电流过高、过热,让正极结构损坏,大量锂离子和有害气体释放。电控系统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火灾。
2、充电时过量的锂离子会堆积在负极附近,产生尖锐的锂金属,内部结构变化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平时充电一定要选择智能充电桩,对傻瓜充电桩要敬而远之。同时,要对车辆定期保养和检测,发现电池有任何异常及时处理维修。
3、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会挤压电池里面的隔膜和正极负极之间的距离,负极堆积的锂金属,很容易会刺破隔膜产生短路,短路后电芯会引发电池热失控。继而产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4、电池电芯制造工艺一致性很重要,某一个电芯过冲也很容易引起大面积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另外,平时车辆的底盘磕碰、撞击之后,动力电池包受损也是有可能导致电池火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时对自己爱车的观察和保护。
其他回答
新能源汽车起火了新能源汽车起火了,能用水浇吗?
一、新能源汽车缘何“火爆”
说起新能源汽车起火,大部分都是因为车载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短路或断路现象,导致电池快速升温,从而引发热失控,引燃线路后自燃。按照起火时车辆所处状态,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共有四大类:充电起火、碰撞起火、浸水起火和停驶状态起火。其中,充电起火最为常见。
01充电起火
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会和汽车的BMS(即电池管理系统)“联手”对车辆电池状态进行检测并给出合理的充电方案,控制充电条件。然而,电池用久之后,内芯会出现变化,可能导致BMS对电池的检测准确率降低,进而造成电池过充。这种过度充电会使锂金属堆积在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晶并穿破隔膜造成正负极短路,引发电池火灾。
02碰撞起火
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遇撞击事故,很可能会导致汽车变形,电池组相互挤压引发损伤、破裂与短路,进而电池局部热集聚,燃烧起火。同时,剧烈碰撞本身也可能产生火花,与电解液等可燃物质接触后引发燃烧。
03浸水起火
浸水起火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密封性有关。通常,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是密封的,但若电池箱密封性未能达到防水要求或电池箱长时间浸水,电池包也可能进水并导致内部电芯短路,引起电池起火。
04停驶状态下起火
当新能源汽车处于停驶状态时,汽车熄火,散热系统停止工作。此时如果电池的热量并未完全散去,热量在局部集聚,就可能导致电池过热而燃烧。此外,高温天气下,安装在车辆底部的锂电池吸收了大量的地面辐射热量,也可能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引起火灾。
二、新能源车起火后,应该怎么办?
01及时报警
一旦新能源汽车着火,一定要迅速报警。在报警时,记得要告知消防救援人员起火汽车的品牌和型号,这样可以让消防救援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该车的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以及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关键信息。
02立即断电
如果发现起火时火势刚起,在有条件能够断电的情况下一定要立刻断电,并且还要将车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并将袋子放置到距离车辆10米以外的地方,以免不小心启动车辆,引发更严重的火灾。
03防高温和毒气
新能源汽车起火后,除了关注高电压的防护,还得注意起火后的高温。汽车动力电池起火,温度可高达1000摄氏度,因此需迅速转移,以免高温灼伤。同时,电池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氟化氢、氰化氢等,远离是最安全的做法。
04使用大量的水
在很多人记忆中,电路起火不能用水,但动力电池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放热,灭火器只能扑灭表面明火,没法控制电池的热失控,电池还在持续放热,随时可能导致复燃。持续用水不仅能浇灭明火,还能为电池降温,降低电化学反应,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抑制热失控,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05密切观察电池状况
新能源车电池起火后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很难被扑灭。一般来说,锂电池起火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扑灭,有时虽然没有明火,但电池仍旧在冒烟,这就表示电池内部仍处于高温状态,极易死灰复燃,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电池状况一段时间,不可掉以轻心。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发布于2020年3月,2021年四月发布四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车,唐EV和唐e2,秦PLUS EV和宋PLUS EV,并且从这四辆车开始,比亚迪在此后的所有电车上都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技术。
刀片电池作为比亚迪的当家电池技术,采用的是无模组的电池解决方案,每片刀片电池的内部由多个隔层组成,每个隔层的隔板上还有注液孔,当电芯处于过度充电或者短路状态时,电芯内的气体会通过注液孔排到壳外,来保证电池的安全,这也是刀片电池为什么会穿刺而不起火的原因。
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上海车展上的比亚迪展厅看到穿刺电池的宣传视频,看得出来比亚迪真的对他这项技术很自信。
但是现实却从刀片电池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的在打比亚迪的脸。
自燃案件层出不穷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当天中午,杨清岚驾驶比亚迪汉撞到了包茂高速岑溪东出口的指示牌左侧铁杆,随后车头不断冒烟,车门隐藏式门把手未弹出,车门无法打开。一名年轻人试图用石头砸开车窗解救杨清岚,多次锤击后没能打开。最终,驾驶室里的杨清岚,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样的事故,在比亚迪车辆上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22年1月13日,一辆比亚迪“海豚”汽车,发生自燃事故,视频被网友发在网上;
1月26日,一辆比亚迪“唐”发生自燃起火事件。
1月28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自燃着火。
2月12日,一辆比亚迪“秦PLUS DM-i”型号的汽车,在广东省中山市的马路上自燃。
3月19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早上5点左右,在静止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发生自燃事故。
3月20日,一辆比亚迪“唐”刚提不久的新车,在小区内停放时,发生自燃事故。
3月23日,一辆比亚迪“唐”发生自燃起火事件;3月25日,一辆刚被车主提回家没有几天的比亚迪“唐”,在上海的街道上,发生自燃。
3月31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深圳发生自燃事件。
4月2日,一辆比亚迪汽车,在广东省韶关市的一家四S天内,发生自燃,包括这次事故。
2022年4月,比亚迪汽车发生的自燃事故,高达8起。
今年5月,比亚迪汽车的自燃事故,更是高达16起。
2022年6月6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发生了自燃起火。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底,比亚迪公司曾经比亚迪“唐DM”车型,进行过一次召回。可能是因为比亚迪“唐”汽车,自燃起火的事故,发生得过多。
自燃原因成疑
那么为什么会燃烧起来呢?这是问题的关键,上述案件中的车辆基本上都是自燃烧或者是车祸原因燃烧。如果是有人恶意纵火导致车辆燃烧,比亚迪不会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目前,比亚迪从未出示过任何和车辆燃烧相关的报告。这就非常奇妙了,按理说,频繁出现这样的事故,比亚迪居然一次都没有出来为自己辩证过,没有承认自家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也没有撇清汽车自燃与自家电池的关系。难道说会自燃是比亚迪汽车的通病吗?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不将人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就是车辆的自燃了,车辆的自燃也分为电池自燃和其它部件引起的燃烧两种,其它部件燃烧包括车内的易燃物品,或者发动机漏油导致的燃烧。大部分的比亚迪车辆自燃,都是从车底开始燃烧,冒着浓烟并且伴随着劈里啪啦的声音,那么就说明了自燃是从电池开始的。
“宣传安全”,是真的安全吗?
除了自燃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车门无法打开。由于隐藏式门把手未弹出,车窗也落不下来。号称安全的比亚迪,在事故发生后的车辆应急预案一个都没有实施。
把“自燃”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船夫哥曾说过;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这样说过。事实表明,刀片电池不仅没有让人安心,却又成为了让人担忧的隐患。
在4月5日的事故发生后,比亚迪依旧未出面表明过态度,也没有出示过任何的事件调查与报告。甚至在事故发生17天后,发布了超级技术,极致安全的百万级高端SUV。
2023年1-3月份,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零售销量为508706台,位居同期新能源汽车厂商零售销量榜第1名。这样大的车企,当家产品存在这样的隐患,如此态度与做法,实在是让人觉得寒心。
宣传大于安全,还是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这是两个概念。对于比亚迪而言,“起火、扑火”都是常规操作;其实回归产品本身来说,不能天天技术为王,生命安全才是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动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