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访客 常识 2024-01-21 298 0
问题描述 新能源车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推荐答案

新能源车未来发展趋势将继续向着高效、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将不断创新,提升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太阳能、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车辆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全球对环保的呼声不断增加,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主流出行工具。

其他回答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想必大家对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大有取代传统燃油车之势。下面分享新能源汽车的优劣势。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1

首先说说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宣传得比较多的是绿色环保,但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伪环保”,按照他们的观点,发电同样也要烧煤,污染可能比直接烧油还大。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但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环保这个话题离我们还是比较远,与其说新能源汽车环保,不如说它的经济性,这才是消费者心中它的第一大优势。

第二个优势——静谧性。当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后,静谧性自然会成为大家选购新车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豪车为什么比普通车开起来舒服?就是因为它拥有更加安静的驾乘空间。只不过如今燃油车的静谧性已经处于瓶颈了,各种主动被动降噪措施都已经使完了,想追求进一步的静谧空间已经很难了。

新能源车则不同,电机与生俱来就比燃油机安静太多,十万级别的电动汽车开起来可以比十五万乃至二十万的燃油车更安静。

第三个优势——平顺度。这也是影响汽车驾乘质感的一大硬性指标,为了让车子更加平顺,燃油车们真的是使劲了浑身解数,从4AT到6AT再到8AT甚至到10AT,目的无非就是让车子在换挡、行驶过程中更加平顺。而平顺与否也成了我们评判一款变速箱好坏的基本条件。

然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平顺度这个燃油车的“技术难题”却变得毫无技术含量,电动机的扭矩是瞬间爆发的,即便是在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输出很大的扭矩,因此不再需要变速箱了,只需要控制油门(或者说电门)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级变速”。

第四个优势——可以承载更多先进技术。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电源,可以轻松承载更多的电子设备,这个优势目前看来也许还不明朗,但几年以后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打倒传统燃油汽车的关键一击,看看现在新能源汽车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就知道了。

说完了优势,我们再来说说劣势。

第一个劣势自然是万年不变的“里程焦虑”,目前市场上续航能力最高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就是600公里,这在燃油车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这600公里还是“综合工况续航”,如果上了高速的话实际续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间,冬天低温下续航能力还会再打折扣。

其实说起来450公里左右的高速续航也能满足长途自驾游了,就算车不休息人也得休息啊,但前提是要做好功课,随时把握好电量,记录好沿途的充电设施,否则没电抛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在里程焦虑的困扰下,我们目前并不建议第一辆车购买纯电动汽车,毕竟对于每个买车的人来说,都是梦想着“诗和远方”的,单就远方来说,还是燃油车更靠谱一些。如果说家庭已有一辆燃油车的话,就可以放心地购买纯电动汽车了。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插电混动车型,既体验了新能源车的平顺和静谧,也能兼顾长续航。

第二个劣势——自燃。谈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首先都会想起这个词,尤其是近两个月以来蔚来ES8连续发生多起自燃,更是给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当头一棒,令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谈之色变。

其实,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自然率是远远低于燃油车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自燃率约为万分之0.153,而同年沈阳市燃油车的自燃率则高达万分之3.51。然而,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过分宣扬之下,许多人已经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错误认知,误以为新能源汽车很容易自燃,如何扭转这种错误认知,这是新能源汽车未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三个劣势——充电缓慢。习惯了燃油车那种三分钟加满油的高效补能方式后,许多人对新能源车的充电时间感到难以接受,即便是目前最快的快充也要花将近30分钟才能充满80%的电。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该如何扭转这一劣势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普及充电桩,充电桩和加油站不一样,不需要额外占地,也没有那么多安全隐患,完全是可以全面铺开的。当每个小区、每个商场、每个停车场都有充电设备了,充电缓慢的问题就完全化解了。毕竟燃油车加油虽然快,但开车去找加油站加满油再开回来的时间通常也超过30分钟了吧。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2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有:

1、新能源汽车环保。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要是非燃油动力装置,不需要燃烧汽油、柴油等,而是采用清洁能源,比如:电力、太阳能、氢气等。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省钱。燃油车每公里油费大概0.6-0.8元,但是使用电只需要0.2元。另外,电机结构非常简单不易坏,不需要频繁保养。

3、新能源汽车不用限号出行。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减轻环境压力,很多城市都采用汽车限号的方式,限制私家车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也就不在限号范围内,更方便出行。

4、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

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有:

1、充电难、充电慢。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暂未普及,因此很多城市或地区都缺少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所以给汽车充电不太方便。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系统并不是很成熟,充电比较慢,一般需要数小时,这就不太方便。

2、续航里程较短。对于采用电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汽车电池的蓄电量有限,所以汽车持续行驶的里程也会受限,一般不能进行较长距离的行驶。

3、售后服务还不成熟。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星”,各方面都还在摸索、改善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尚没有很多熟练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维修,这就给车主带来很大不便。

4、成本较高。电动车为了能反复充电和续航,必然需要锂电池这个额外成本。目前动力锂电池成本大概在2000 元/千瓦时。一辆汽车如果续航500公里需要90度以上的电池。这个成本就是18万了。即使日后可以大规模减轻成本,能达到铅酸电池的成本,也需要8万~9万。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3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节约燃油能源。一般是用天然气、石油气、氢气、电力作为动力。

2、减少废气排放,有效的保护环境。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氢能源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3、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

4、噪声低。

新能源汽车缺点:

1、因为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2、车辆保有量低,充电、加气、维修等不太方便。

3、一般车辆排量较小,动力不足,不适合长距离行驶。

现在价格在5-10万的新能源汽车,只有纯电动汽车有批量生产,选择性不是太大。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