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公厕用凹凸区分男女被吐槽,公共设计应回归直观与功能性

访客 常识 2024-12-20 62 0

武汉一公厕用凹凸标识引争议:公共设计如何避免隐喻与误解

武汉江岸区台北院子商业街的一处公厕因其独特的男女厕所标识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该公厕使用“凹”和“凸”两个汉字分别代表女性和男性厕所,这一设计不仅让许多市民感到困惑和不适,更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吐槽,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公共设计在创意与功能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共标识标准与监管的思考。

一、事件背景与网友反应

12月15日,网友杨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自己在武汉市江岸区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看到“凹”和“凸”的标识时感到不适,她认为,这两个字形带有隐晦的性别暗示,不清楚它们代表什么,不仅没有起到明确指引的作用,反而让人感到困惑,杨女士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有网友指出,这种设计不仅容易让人产生不适,还可能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性别观念影响,它看似无意,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身体性别差异的信息,尤其是年轻人可能对这种模糊不清的设计产生困惑,甚至难以准确理解厕所标识的真正意义,还有网友表示,人遇“三急”时,如果还得花时间去思考这个字的象形含义,会很麻烦,更有网友直接提出,应该拨打武汉市民热线投诉,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二、国家推荐标准与实际执行

公共卫生间标志属于公共信息标志,国家对此有推荐性标准,但并不强制,根据《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公共卫生间的图形符号应为穿西装的男士与穿裙子的女士,颜色只能使用黑色、蓝色、棕色等,这一标准只是推荐性的,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在现实中出现了各种“奇葩设计”。

此次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事件,再次凸显了推荐性标准在实际执行中的困境,由于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设计师和商家在追求创意和新颖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标识的功能性和普适性,导致了一些令人费解甚至引起不适的设计出现。

三、标识设计的初衷与功能

公厕标识的基本功能是清晰地指示男女厕所,设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方便和直观,而不是为了让人停下来琢磨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男女厕所标识不应该带有过多的隐喻或多重解读,而应该简单明了,让人一眼能够辨别。

武汉一公厕用凹凸区分男女被吐槽,公共设计应回归直观与功能性

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却将“凹”和“凸”两个字形用于区分男女厕所,这种设计不仅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性别联想,还让人在紧急情况下难以迅速找到正确的厕所,标识的功能本应是简单明了的,然而这一设计却让人感到多余和不适。

四、设计创新与功能性的平衡

设计并不是为了迎合创意的追求,而是为了服务公众,虽然创新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创新不应以牺牲功能性为代价,在公共设计中,特别是在厕所标识这种公共信息上,不能含糊其辞,而应该直观和易懂。

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设计显然过于追求创意,忽视了标识的功能性和普适性,设计师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新颖性,却忽视了标识的本质——为公众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引,这种设计不仅没有满足其应有的功能性,反而引发了大量无意义的争议和误解。

五、公共设计的文化适应性与社会责任

公共设计不仅关乎美观和创意,更关乎文化适应性和社会责任,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感受,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不适的元素,特别是在涉及性别、年龄、种族等敏感话题时,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传递错误的信息或价值观。

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设计显然没有考虑到公众对这种模糊标识的反感和不适,设计师过于追求创意和新颖性,却忽视了标识的文化适应性和社会责任,这种设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和批评。

六、事件处理与后续整改

在公众的强烈反应下,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最终于12月18日被更换为传统的男女简笔画标识,下方还标有汉字及英文翻译,这一整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争议,但也暴露出商场方对公共设计缺乏敏感性的现实。

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存在问题,直到公众的反应引发广泛关注后,商场方才匆忙对标识进行更换,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损害了公众对商场的信任和好感,公共设施设计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暴露后才匆忙做出调整。

七、公共标识标准与监管的完善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共标识标准与监管的思考,虽然国家有推荐性的公共卫生间标志标准,但由于其不具有强制性,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有必要对公共标识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其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公共标识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标识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公众需求,对于违反标准的设计,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罚,以维护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

八、公共设计的启示与思考

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在公共设计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感受,设计不仅要美观和新颖,更要实用和易懂,特别是在涉及性别、年龄、种族等敏感话题时,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传递错误的信息或价值观。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公共设计的监管和评估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公众需求,对于违反标准的设计,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罚,以维护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我们才能打造出更加人性化、便捷和安全的公共空间。

九、结语

武汉台北院子商业街的公厕标识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是深远的,在公共设计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功能性和普适性,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不适的元素,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公共设计的监管和评估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公众需求,我们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公共空间。

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公共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或创意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感受,避免传递错误的信息或价值观,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公共设计的监管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公众利益,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公共设计的健康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