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答案
2023年河北省采用的是改革后的新高考试卷,观已经考完,从考生和教师反馈的信息看今年的高考生物卷不是特别难,特别是基础题很容易做,后边的大题有点难度。
其他回答
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
新高考改革,选科陷阱有那些?
选生物竞争会很大。
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计算题偏少,记忆型题目偏多。所以感觉记忆力不错的同学可以报名。
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2017年的高考改革对文科学的好的有益吗
考生和家长们,大家是否还在为新高考改革后选科的问题而纠结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问题作为参考,希望会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避免入坑~
大家都知道,高考选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就是一场博弈,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需要从全方位进行考量才可以做到最完美,并且高考选科也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所以,在选科的时候必须谨慎,下面,就随一起往下看,新高考改革后选科陷阱有哪些:
1、不要只看哪科分高,因为有些科目难点出现在选科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2、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建议是,对于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
3、选科时,不要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下面就来重点谈谈选科问题:选科就是进入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在高一下学期就要对高考的考试科目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考生在高一下学期就要确定高考的考试科目了。
具体来说,选科有两种模式:
1、“3+3”模式
第一个“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每科150分。
第二个“3”是可选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选3,每科100分。
这是早期进入新高考的省份(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所采取的模式。
慢慢的就发现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弊端,问题出在物理这门科目上了。物理这门科目选择的人数比例非常小。主要原因:一是物理这个科目真的不好学,难度相对较大;二是新高考“赋分制”惹的祸!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首选差生不选属于正常。但中等生看到差生不选,中等生也不敢选了;然后是优等生看到中等生不选,优等生也不选了。但这不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就有了下面的选科模式。
2、“3+1+2”模式
“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1”是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二选一,每科100分。
“2”是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每科100分。
大家需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四科任选二,并且高校会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进行招生计划,这就是所谓的“3+1+2”模式。
那到底如何选科才是最科学的呢?随我一起往下看:
首先你选科之前一定要了解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录取的时候,各学校各专业会根据自己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来制定选科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选科要求,则无法报考该学校该专业。
大家还有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不同省份选科要求可能会不一样。同一个省份、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选科要求也可能会不一样。
其次,你在选科之前尽量明确自己将来到底想学哪些专业,从事什么行业。
除了了解所选科目要求之外,一定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对一个专业都不了解,就去学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了解了这个专业,不但对你的选科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学习动力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实际上,新高考改革对于考生来讲,真的意义很重大,也是个性化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帮助学生去发现、发展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将来可以去一个你喜欢的城市,可以读你喜欢的大学,可以研究你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去过自己喜欢的人生,简单地说,就是个性化发展。
大家学着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科目,更有助于学习动力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最后,我送大家一个发展竹蜻蜓,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浙江高考改革后,高中生选学生物的会多还是会少
2、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因为生物在理综中属于比较简单的,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对于物理化学把握不大的同学选生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学生在选课的时候是奔着能考到更好的分数去的,我觉得暂时不会考虑到职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